top of page
Peonies

Flying Evolution

【飞行进化论】

.

小时候的我总能想象自己能够飞翔,但是人类真的可以进化出翅膀吗?

.

达尔文认为严苛的生活环境是进化的必要条件。在这个严酷的假设条件下,进化是从个体的突变开始的。这个突变并不是个体能够控制的,而是随机性的。因为突变使个体之间有了差异。而当某些突变的个体经过严苛的环境筛选生存下来而且数量越来越多的时候,这个突变的特征就会随着物种不断地繁衍而慢慢的被保留下来。而这个筛选的过程被称为所谓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最终形成"进化"这个概念,甚至是可以产生新的物种。

在法国有一位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和达尔文背道而驰截然不同的进化论学说。在达尔文理论中个体变异是随机性的不可控制的,但是拉马克学说里提出个体生物的变异是个体生物自己可以控制的…也提出一个说法就是"用进废退", 换而言之,生物经常使用的器官会逐渐发达进化,而不经常使用的器官会逐渐退化…

两位学者分别都用了长颈鹿作为例子:

达尔文学说: 长颈鹿里脖子的长短不一,当随机突变导致一些长颈鹿脖子比其他长颈鹿长的时候,这些长颈鹿在恶劣的环境下能够吃到更高处树叶比其他个体更加有生存优势,所以这些突变的个体生存下来的几率也比较高。当这些个体越来越多时,这个优势的突变特性会随着繁衍遗传给下一代。最后长脖子的长颈鹿也就越来越多…完成了所谓的"进化"...

拉马克学说:一开始长颈鹿的脖子没有这么长的,但是要为了吞食高处的树叶,长颈鹿不得不不断地使用并且伸长脖子,脖子经过不断的锻炼越来越长,越来越发达,并且将这个特征遗传给后代,最后进化成现在得长颈鹿。还有因为黑暗环境不需要用眼里因此眼睛慢慢退化在洞穴里生活的盲眼鱼…

.

两个理论的最大的不同的两点:

1. 卡马克认为进化是生物个体"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也就是不断使用器官所得到的变异…和达尔文理论中随机和不可控制的变异是相反的…达尔文认为基因遗传和后天生物的努力是没有关系的…

2.拉马克认为生物后天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时间的推移,生物的特征是可以遗传给下一代的…类似父母都会画画,生出的孩子就会有艺术细胞…例如父母都是短跑选手,生出的孩子就会遗传到发达的运动神经一样…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人类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心理状态和饮食习惯是会直接影响生下来的宝宝的外观和行为表现。

人类真的有可能长出翅膀吗?

155064756_2917260638553304_3583353229893

人类在什么条件和情况下能够进化出翅膀呢?在符合现代遗传基础理论达尔文进化论的前提下,设想一个人类能够进化出翅膀的情况。进化的先决条件就是有生存压力的条件下类似假设人类这一群体有这种特别的文化行为- 每个人在成年前必须经历一个成年礼 - 跳跃悬崖, 之后才能交配繁衍下一代,悬崖跳高的难度被设定在只有少数人能够存活下来的高度,在这个有极度生存压力的环境下,存活下来的未成年人大比例都是一些抗摔,身体比较轻盈四肢灵活性高的的人类,这些人活下来之后互相交配繁衍出下一代,这种抗摔,身体灵活轻盈的特征也被遗传下来,在经过好几代如此的繁衍后,这个成年礼的死亡率变得越来越低,因为拥有这种特性的人会越来越普遍,甚至人口因为不断的繁衍不再降低而开始增长,当达到稳定这样一个平衡的时机,为了人类的进化增加了成年礼悬崖的高度和难度,这次增加的高度一样也是只能让少数人活下来的高度,这时候死亡率再度飙升,这样情况生存压力环境下,存活下来的那些人不只是抗摔轻盈灵活,可能拥有类似滑翔能力或是能够形成足够的风阻的人类,例如手掌非常的宽大,身体特别扁平,或者是有特别发达的蝴蝶袖,存活下来的人再次互相交配繁衍,这些有一定滑翔能力的人类渐渐被普及,一直到人类适应了这样的高度,死亡率降低到人口再次增长,然后再次增加跳悬崖的高难度,这种邪恶的游戏就一直重复循环下去,并且持续进行了可能上千年甚至万年,人类就有这种可能性长出翅膀。不过因为由于是跳悬崖的方式长出来的翅膀,所以应该只更倾向于具备滑翔能力而不是飞翔翅膀的能力,在这个时期存活下来的人类,可能根据不同滑翔方式拥有不同的分类,类似飞鼠人啊,蝙蝠人啊,或者鸟人。不过这个时候的人类严格来说可能不能再称为人类了,随着这样长时间的进化和现代人的差异相当巨大,甚至可以说成是不同的物种了,最初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应该已经被几千年的摔到灭绝了。

这种夸张想法是没有跳脱出主流进化论达尔文的框架的。

From [takashi 小刚]

共感人就是既感受到他人的憂傷,也體驗到他人的喜悅,對他人的講話音調與肢體動作極度敏感,而且聽得見言外之意,接收到以口頭之外的方式與沉默傳達出的訊息。
你有听过共感人这个词吗?有一类人是极度敏感的一群人,但这并不是之前说的高敏感族群。虽然他们也是能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变化,但他们比高敏感族群来的更深入,如果说『高敏感族群』是同理性爆炸的状态。那…『共感人』就是同理心的进化版,他们的身体能真切的感受到他人的心理感受,甚至能知道他人没有说出的心理讯息。
就像一开始说的,有些人不用特地做什么,只要和别人呆在同一个空间,就能敏感的感受到他人的心理情感。能体验到他人当下的伤痛,愤怒或喜悦等感受。就像一个敏感开放的收音器,不管是好听难听的声音都会被其收录。在英文里有一个专门形容这类高敏感的人,叫”EMPATH”。 ”EMPATH” 这个词是从同理心empathy去掉个y形成的。”EMPATH”最早是在1956年的科幻文学中用来形容一种超自然的情绪性电感应。他们能感受到接触过人的心理情绪状态,心灵神会感同身受,后来学术界翻译成中文就叫『共感人』。然而,共感人这种听起来不可思议的超自然现象,居然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并且不是一个两个的案例哦。
根据共感人相关的研究及朱蒂斯.欧洛福博士表示。虽然每个人的敏感程度不同,共感人大约占人口的20%这么多。有些人知道有些人并不知道自己拥有共感的能力,甚至还不理解的时候,常常因为高敏感而感到痛苦不堪。如果你也有高敏感的问题,也许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共感人。很多人会疑问,那不就是之前说的高敏感族群吗?当然不是,这和之前提到的高敏感族群虽然相似,但并不是同一个东西。共感人和高敏感族群的确有许多重叠的地方。比如都容易感受到刺激对光线,声音,气味敏感,讨厌人多的地方,容易感官超载的情况,也需要独处时间来恢复精力等等。大多高敏感族群的特质共感人都有,但两者的最大区别是共感人的感受是更进一步内心化的。其实世界万物都存有能量,人类的情绪和身体知觉也不例外,也是被科学所证实的。而共感人就能感受到周围散发的这些精微能量,并把这些能量吸入体内。
首先要了解能量是什么,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相关的物理学。爱因斯坦的老师,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普兰克发现一个公式。能量等于量子常数乘上震动频率 (E=hv)。简单来说就是越高震动频率的物质就会产生越强的能量,同时越强的能量也就越无形。物质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像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电视、人体就是有形的,而像是光,电磁波,伽玛射线,还有思想意识就是无形。而不管有形还是无形的物质,都是有能量存在的。简单来说,某人今天被老板骂了,非常不爽或是昨天输了比赛感到很难过,这些思想,意识情绪都是一种能量。而共感人就能敏感的把这些能量不管好的坏的,都不由自主的吸入自己体内。譬如感同身受一样,所以经常会分不清到底是他人或是自己的情绪感受。但高敏感族群就不会这样,高敏感族群是高度理解他人的感受,并不是直接体验他人的状态,这就是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不过共感人和高敏感族群并不是二选一的存在,所以你既可以是高敏感族群,也同时可以是共感人。
共感人的天线是24小时被动开放的。换句话说,只要是在周围的能量都会被他们吸收,想关都关不掉,所以无法和别人一样过滤刺激。不管刺激是喜悦或悲伤,过多的刺激都会让人感官超载,因此共感往往都让他们感到困扰。共感人常见特征有三个,也就是空间频率,强烈情绪感受和他人情绪担当。第一空间频率影响。一个空间的频率,能量对共感人来说有很大的影响,他们到了一个环境中,有时会突然冒出一个感觉或念头来。例如正走在路上,穿一阵好累啊的情绪上来,但明明自己也没有做什么激烈运动。只是刚好路过篮球场,球场上几个人正打了激烈的能量传到了自己身上,感同身受。如果是看到与自己没半点毛关系的陌生人之间的纷争,自己也会莫名的愤怒起来。于这些感觉太过生动,所以他们常常分不清到底是自己还是他人的。甚至有些人并不知道自己是共感人,常常以为是自己太过情绪化了,所以他们通常都不喜欢外出。当然,如果周围都是正的能量时,他们也会变得正向情绪,所以共感人都喜欢以正面开朗的人接触。第二强烈情绪感受。共感人不止对他人的情绪感受非常敏感,同时也对光线,气味,温度,声音等相当敏感。嘈杂的声音,明亮的光线,令人很不舒服声音和光线彷佛穿透并震动到他们的身体里。根据欧洛夫博士的说法,共感人拥有极度活跃的神经系统。
他们无法过滤以主角刺激,假如一般人是用五根手指握住外界的刺激,他们则是50根手指,是货真价实的超级接收器。因此他们也不能看恐怖或悲情电影,又或是新闻报道暴力或受伤事件,不然他们就像正在经历那件事一样。所以反过来说,共感人也和高敏感族群一样喜欢大自然和安静的环境。第三他人情绪担当。由于共感人拥有深度理解他人的读心术,因此别人向他们寻求帮助时,他们都能更真切的了解别人的问题。甚至有时别人没提到的都能感受并提供更好的建议,别人也会惊讶的说,你怎么知道我也有这个问题?所以如果你是共感人的话,会发现人们在需要寻求帮助时会找你。另外,也有人把这类人称为行走的谎言侦测器。有些共感人也特别容易感应到他人的身体症状,了解他人的痛点。因此,共感人在治疗师,咨询师,主管职业中非常有优势。当然,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是否感官超载的情况?适当让自己休息?另外要注意的是,共感人虽然经常给人紧张辛苦的感觉,也常常被误以为是焦虑症,但共感人并不是一种心理疾病也没被列入精神疾病列表中,所以它只是一种特别的特质。
我们来做个测试。共有20题测试,如果你很多时候是这样就『打勾』很多时候不是这样就『打叉』。

别人说我太敏感太害羞或内向。
我经常感到筋疲力尽或焦虑。
吵架与大吼大叫,让我不舒服。
我经常感到自己无法融入团体。
待在一堆人之中会耗损我的元气,我需要时间独处才能恢复。
我是否受不了嘈杂的声音,气味或爱讲话的人。
我是否对化学物质敏感,或是不太能够穿容易让皮肤发痒的衣物。
参加聚会时,我宁愿自己开车方便提早离开。
遇到压力时我会不会大吃大喝。
我害怕在亲密关系中感到窒息。
我很容易被吓到。
我对咖啡因或药物有强烈的反应。
我是否不太能忍痛。
我是否有社交孤立的倾向。
我是否会接收他人的压力,情绪症状事情排山倒海而来,让我精疲力竭。
我喜欢一次做一件事就好。
我喜欢亲近大自然,滋养生心灵。
和难缠的人或能量,吸血鬼相处后,我需要很多时间才能恢复。
相较于大城市,小城镇或乡村使我身心舒畅。
相较于一大群人狂欢,我偏好一对一的互动或小型聚会。
如果1-5个是,至少有部分你是共感人,如果6-10个是,你有中等的共感倾向。如果11-15个是你有强烈的共感倾向,如果超过15个是你百分之百是共感人。不过,这个测试题有许多特质都和高敏感族群重叠,所以如果你拿高分,可能不一定是共感人,也可能是高敏感族群。

总结来说,共感人和高敏感族群一样,只是共感人比高敏感族群来的更深入内化,两者面对的问题也大同小异。不是自身是刺激的敏感问题,就是旁人投来的不解目光。你想太多了吧,所以如果大家身旁有这类人,先不要急着认为他们有病症什么的,也许他们就是你身边特别的共感人。当然,也许你自己就是其中一位的话,首先要熟悉你这个能力并把它用在对的地方。

bottom of page